华佗学医的故事
华佗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医生之一,他生活在东汉末年,一生不慕名利专门为穷苦人治病。他医术精湛,能治别人治不了的疑难杂症,他发明了麻沸散,还开创了古代做手术的先河。后世把他称为“神医”或者“华佗”。可以说华佗在历代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医学界的神级人物,那么大家可知道华佗学医的故事呢?
华佗学医
据说有一年,华佗家乡疫病盛行。他亲眼看到许多乡亲被疾病夺走了生命。为了让人们不再被病魔缠身,华佗立志要学到精湛的医术,他爬山涉水来到西山,拜了一位精通医术的老人为师父。期初师傅一直让他照顾病人,华佗一边很耐心的照顾病人,一边留心观察病人病情和用药的变化。很快三年时间过去了,华佗学到了很多医学知识,一有机会就钻研起医书来,可以说如此如醉,废寝忘食。
时光飞逝,又是三年过去了,一天突然有人跑来说师傅病了,让华佗去看看,华佗急忙跑过去。只见师傅两眼紧闭,手脚僵硬。他先摸了下师傅的额头,又把了下脉搏,然后笑着对大家说:“师傅没什么大病,自然会好起来的。”大家都说华佗不懂医道,这时候师傅突然坐起来笑着说:“华佗说得非常对,我是故意装病的,想试试你们的本事。”这时候,所有人方才佩服华佗的医术。
华佗经历了六七年的磨砺和学习,终于学得了一身精湛的医术,下山给穷人治病去了。
华佗拜师学艺的故事
华佗,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医者,被后人称为外科鼻祖,因为精湛的医技而闻名天下,不少人慕名求医。华佗拜师学艺的故事也一直广为流传,被家长们用来教育孩子努力钻研,刻苦学习。
华佗拜师的故事
华佗生活在赋役沉重、兵荒马乱的东汉末年,全家的收入来源便是父亲教书,母亲织布,但乱世怎么有人还想着读书呢,因为生活的十分拮据。父亲病逝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,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。
七岁的华佗十分懂事,想要扛起养家的重担,便对母亲说想去开药铺的蔡医生家里当学徒,既能挣钱,又能学习给人治病。华佗在师傅身边学习了一年,便熟悉了草药的种类和药性,让他和师兄开始学习抓药,怎知师兄们有心为难,用不让华佗碰称,华佗又不好意思向师傅告状,他想了一个办法:师傅开出药单,师兄们称过之后,华佗用手称一称,长久以往,竟也分毫不差。师傅偶然见他这样还出口责备,真的称过之后认为华佗肯定能继承他的理论。于是开始教华佗望闻问切。
华佗刻苦学习,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有个寡妇的儿子在河里洗澡被淹了,寡妇找到华佗师傅求救,华佗师傅为难的摇头,华佗低声对师傅说还有救,于是将孩子控在牛背上,放平孩子,并压他的腹部,不一会,孩子真的醒了,活蹦乱跳的。蔡医生认为不能再教华佗什么,于是让他去外边开阔自己的见识,这就是华佗拜师学艺的故事。
华佗和张仲景介绍
华佗、张仲景都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医师,都生活在东汉末年,虽然两人都被誉为神医,但是他们的生活背景以及成长经历,以及他们的行医方式也是不同的,但是尽管如此,他们在中国医疗界都是鼻祖一般的人物。
张仲景
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生人,当时社会动荡不安,天下形势一分为三,到处都是战乱,很多人流离失所,死于非命。这样的社会局面让张仲景从小立志,萌发了治病救人的愿望。华佗所处时代也是东汉末年,两人所处时代背景相同,乱世的战争使得他们都立志要为百姓解除痛苦。张仲景出生在没落的官宦家庭,他从小就有机会接触诸多典籍,他勤奋好学,并且酷爱医学,当他从史书上看到扁鹊望诊的故事时,他特别敬佩,从此他对医学产生浓厚的兴趣。在他10岁时,他开始拜张伯祖师学习医术,无论是开药方抓药,还是外出诊病,他都用心学习,张伯祖一生所学悉数交给张仲景。华佗年少时候父亲就去世了,家庭十分贫困,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,但华佗自小就爱读书,在母亲的教育下,华佗立志不图名利,安心救人。后来母亲突然染上恶疾,没有大夫可以医治,母亲的病故更加坚定他学习医术的信心。